经济林:产业兴旺托举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6-21 12:37:34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仲夏时节,草木繁盛。油茶努力地吸取水分和养分转化油脂,核桃树上的青果已有乒乓球大小,花椒铆着劲生长新梢,榛子在绿衣的包裹下悄悄膨大着子房……山野茂林间洋溢着产业兴旺的蓬勃生机,铺展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经济林产业便是其中重要的基石。我国经济林面积超6亿亩,占全国森林面积的近20%;产值超2万亿元,部分主产县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经济林。经济林的春花秋果,不仅装点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更让百姓富起来、乡村强起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长沙:油茶林纳入国土绿化新模式


  国家林草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2021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拟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名单》,长沙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榜上有名。这是湖南省唯一的入选项目,全国也仅有20个项目入选。与其他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相比,长沙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油茶林营造、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主要任务,体现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鲜明导向。


  长沙现有油茶林面积98.89万亩,是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油茶科创谷三大国家级平台,对全省乃至全国木本粮油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到2020年底,长沙已建设油茶丰产林28万余亩,其中高标准示范基地2万余亩,茶油年加工产能11万余吨,油茶产业总产值60亿元。


  按照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方案,2021-2022年,长沙市将投资3.13亿元,对17.43万亩林地开展一体化、系统化的综合国土绿化。其中,油茶林营造投资1.57亿元,占总投资50%以上,包括油茶新造0.78万亩、油茶低改5万亩,着力打造高产示范、品牌聚集、科技创新、市场开放、体制创新的“五大高地”。


  一是推广良种培育,打造高产示范高地。加快优良品系推广和培育。在全省14个油茶良种名录中根据长沙实际确立6个推广品种,促进良种油茶采穗圃和油茶种苗培育基地建设,推广使用良种容器大苗。狠抓油茶丰产林建设。以更新改造、品种改造低产林为主,新造、中幼林抚育为辅,两年内再建设高产示范基地6万亩。推行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适合山地作业的新型农机具和设施装备,建设规模适度、基础设施配套、品种优良、经营集约、管理精细、生产标准化的示范基地10个。


  二是推进结构调整,打造品牌聚集高地。抓好油茶小作坊升级改造。按照“淘汰一批、发证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到2022年,全市茶油小作坊数量由目前的600家控制到90家以下。建设一批油茶果(籽)换油点和油茶果初加工与茶籽仓储交易中心。未升级改造茶油小作坊全部退出市场,茶油小作坊办证率100%。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着力培育“长沙茶油”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培育茶油加工重点企业。通过举办油茶文化节、茶油博览会等,推动油茶文旅发展。


  三是推进产业链创新,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依托中华油茶谷,把科技创新作为油茶产业决胜未来的关键。把种业创新放在首要地位,推动实现种苗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加工绿色化,支持研发临界萃取等茶油加工新工艺,茶果采摘、茶果剥壳烘焙等新设备,推动油茶加工自动化、智能化。重点品牌企业提升茶油精深加工能力,发展高等级保健精炼食用茶油、高级天然化妆品(护肤类)和医用保健品产品;同时,提高茶油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四是拓展消费市场,打造油茶开放高地。将茶油产品纳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坚持线上线下同步营销,油茶产品纳入物流配送集聚中心,发展电子商务和大宗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长沙油茶馆,推动茶油获得独立的出口“身份证”,将茶油打造成为国际高端食用油的国家品牌,提高世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是构建多元化格局,打造体制创新高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个体)、院校、协会(平台)”发展模式,成立长沙市油茶产业协会和油茶高质量发展专家顾问团队,建设长沙世界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推动产学研推相结合,与科研院所共建全国一流产学研示范基地。通过国家林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善油茶融资环境和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市场引导、融合发展态势。


  韩城:小花椒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韩城市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引领山区富民,不断做大做强花椒产业,成功打造了价值高达216亿元的全国花椒产业第一品牌——“韩城大红袍”花椒品牌。让小小花椒不仅成为韩城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更铺就了山区百姓的致富之路,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近年来,韩城市委、市政府发挥当地花椒产业优势,以建设国家花椒产业园区为中心,以强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强科技研发、壮大龙头企业、创新营销模式为突破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花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


  韩城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韩城花椒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韩城大红袍”花椒成为全国花椒唯一被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富硒产地认证。截至2020年,韩城市花椒栽植数达4000万株,种植面积达55万亩,花椒总产量超过2800万公斤,年综合产值达37亿元,实现了花椒主产村标准化基地、专业合作社和电商平台的全覆盖。全市花椒加工企业有30多家,从事花椒销售的个体户及专业合作社260余家。韩城已成为全国花椒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富民作用最强、示范辐射带动力最大的县(市)。


  小小花椒树长成了韩城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从采摘到加工再到销售,韩城市以“椒”为生、以“椒”致富的人越来越多。韩城花椒产业为椒农人均纯收入贡献超过1万元。每年韩城花椒采摘季可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劳务增收5亿元。


  在打造花椒产业链上,韩城先后研制开发出花椒烘干机、清选机、采摘机等花椒加工机械及20多种花椒系列产品,除传统的调味品外,还有花椒精油、花椒芽菜、花椒酸奶、花椒香皂、花椒面膜、花椒香水、花椒足浴养生宝、α亚麻酸胶囊等系列深加工产品20余种,涵盖了食品、日化、医药、养生等多个领域,年加工产值达5亿元。


  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方面,韩城坚持深挖花椒内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花椒优质品种改良,持续开展花椒技术培训和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和生态有机花椒生产。2020年5月5日18时,韩城市花椒种子第三次搭载载人飞船飞入太空。目前太空花椒的培育及嫁接试验正有序开展、态势良好。同时,通过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韩城市探索引进甘肃伏椒、汉源花椒等优良品种开展嫁接培育,引导椒农选育果穗大、颗粒多、抗性强的优良品种,进行大田试验,现已培育优良品种38个。


  基地已经建成,平台已经搭好,科研还在继续,韩城花椒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脚步更加铿锵。


  铁岭:四大战略打造致富“榛”产业


  铁岭市地处辽宁省北部,域内东部为长白山余脉,雨量充沛,土层深厚肥沃,适宜榛林生长。铁岭榛子口感清甜,早在明清时期就被选为宫廷贡品。


  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突出铁岭特色,把榛子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以建设“榛子之都”为目标,实施“四大战略”,榛子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末,铁岭地区榛林面积达118万亩,其中,平榛113万亩,年产榛子3万吨以上,平榛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平欧杂交榛5万亩,年产榛果70吨以上。铁岭榛子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产业兴市。


  政府主导、产业化经营、科技兴榛、名优品牌,是铁岭市发展榛子产业的“四大战略”。


  政府主导,把榛子作为拳头产业来抓。发展榛子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铁岭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年年安排部署、检查榛子产业开发工作;批准成立了全市榛子产业管理办公室,并层层建立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出台了涉及信贷、财政、科技、林业、品牌创优等方面的榛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政府各级部门也纷纷出台扶持措施,形成合力,扶持榛子产业从“蹒跚起步”到“快步小跑”。


  产业化经营,把小榛子做出规模效益。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以昌图县群兴榛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自2007年底成立以来,社员总人数已达140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民5000多户1.5万余人。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专业队服务等,合作社榛子产量与质量大幅提升,亩均效益也由每亩三五百元提升到2020年的每亩1000-3000元。铁岭市东部山区林农依靠榛子产业,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


  科技兴榛,建设高产优质产品基地。铁岭市注重向榛农普及园艺化栽培技术,并出台了市、县榛子标准园建设技术标准,指导榛农精细管理、科学生产。铁岭市连续8年委托第三方质检机构开展300多批次的榛子质量安全监测抽检化验,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打造名优品牌,建设“中国榛子之都”。2004年,铁岭市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榛子原产地并注册了“铁岭榛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铁岭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榛子之都”称号。2010-2020年,铁岭市委市政府连续举办了11届中国(铁岭)榛子和铁岭榛子(沈阳)展销会。2016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综合评定“铁岭榛子”品牌价值为62.35亿元。2017年,铁岭市被评为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2018-2020年,铁岭榛子连续3年被中国坚果炒货委员会评为“具有健康价值和品牌创新价值产品”。


  漾濞:打造世界一流核桃“绿色食品牌”


  云南省漾濞县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全县94.5%的农民种植核桃,农民人均拥有核桃100余株,人均核桃收入达8300元,占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八成。


  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影响,核桃价格出现波动,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户稳定增收。对此,漾濞县以创建“一县一业”为契机,按照“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的产业发展思路,努力提升漾濞核桃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以大理漾濞核桃产业园为核心,加强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核桃相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核桃“绿色食品牌”。


  为全面巩固和突破核桃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漾濞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6178”的目标任务,即到“十四五”末,通过6年时间的努力,累计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财政资金扶持核桃产业发展,依托“核十条”的实施,实现漾濞核桃产业品牌知名化、产品绿色化、管护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企业集聚化、经营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的“7化”目标,力争全县核桃总产值达80亿元以上。围绕核桃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工作,培育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今年1月,漾濞县创建成立了由核桃研究院、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营销团体等组成的核桃产业协会联盟,通过果农企业联姻、企业抱团发展,实现山上种核桃、山下加工核桃。核桃产业协会联盟充分发挥核桃研究院的骨干作用和联盟成员的主体带动作用,为群众种植、加工、销售提供技术支撑,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探索形成“山区搞种植、坝区搞加工、城里搞销售、乡村搞旅游”的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核桃产业化生产格局。


  立足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漾濞县着力打造“核桃产业+特色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模式。光明村依托独有的生态环境和连片种植的古树核桃资源优势,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核桃小镇”,打造网红“云上村庄”,开发农耕文化体验、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乡村振兴。目前,光明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3191元,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年旅游收入达200万元。


  漾濞县持续加强核桃品牌保护和宣传,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打造“漾濞核桃”科学的品牌管理体系。一年一度的“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发挥了“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业水平、推动特色旅游”的作用。2015年,通过实施漾濞核桃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成功打造出全国唯一的核桃区域公用品牌,以“漾濞核桃,仁好!”为价值符号的区域品牌,已授权县内外32家企业广泛应用。当前,漾濞县正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开展有机核桃认证和生产,努力实现到2025年全县有机核桃认证面积超过30万亩的目标。


123.jpg

作者: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     责任编辑:齐琪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