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拜石”,禅茶一味

发布时间:2021-04-11 10:35:4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茶,从古至今,都是国人喜爱之物。爱茶,著名诗词人中尤以唐朝的白居易和宋朝的李清照为最。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在《琴茶》中写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李清照在《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中写道,“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在《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写道“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中国名茶品种繁多,最著名的有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和武夷山大红袍等等。禅茶作为中国茶叶大家族中的一员,虽没有西湖龙井那么有名气,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渊源。


  禅茶


  中国茶成就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1745年,当时最大的商船哥德堡号在临近瑞典的港口触礁沉没,船上装有从中国进口的货物700吨,其中仅茶叶就达370吨,可见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茶叶的青睐。


  200多年后的1987年,瑞典人组织力量对沉船进行了打捞,300多吨茶叶被打捞出水,由于密封包装及海底泥沙的覆盖而没有氧化,一部分茶叶竟然还可以饮用,其中有30吨进行了拍卖。


  禅茶,顾名思义,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


  吴理真被认为是中国茶的鼻祖。公元前52年,他在四川蒙顶山种下7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日本禅寺的庭院也有“茶亭”“茶寮”建筑,环境清幽,是我国禅寺“茶堂”“茶寮”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品茶之风更盛。然后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王公贵族,直至广泛的社会大众。由此可见,禅茶在中国茶叶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禅茶精神


  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精神。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禅茶讲究“禅茶一味”,即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正、清、和、雅”。 “正”就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的“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的 “八正道”如出一辙。


  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8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禅茶泡茶时不同于一般的茶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此外,静静地喝茶也是一种礼仪和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 “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禅茶冲泡有18道程序,礼佛、调息、煮水、候汤、洗杯、烫壶、赏茶、投茶、冲水、洗茶、泡茶、分茶、敬茶、闻香、观色、品茶等。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拜石”禅茶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故乡,地处北纬30°,境内水中有山、山中有水。花亭湖常年雾气氤氲,群山云雾缭绕,域内无工业污染,2.1万亩茶园全部通过无公害认证,部分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寺前茶叶独有的品质。寺前镇也因生态优良,被授予国家级生态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安徽省茶叶“一镇一品”专业示范镇等荣誉。


  赵朴初曾兼任中国茶文化协会会长,平生唯一的嗜好是喜欢喝茶,尤其对故乡茶叶情有独钟,曾作诗“深情细味故乡茶”咏赞。“拜石”是赵朴初老母亲的笔名,赵朴初为缅怀和纪念母亲曾写诗《拜石赞》,他的故乡因此将茶叶取名“寺前拜石”禅茶。


  寺前拜石禅茶质量上乘、采制考究,全部产于深山有机茶园,原料为谷雨前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经过摊凉、杀青、做形、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具有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绵长、滋味浓醇鲜爽等品质特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91221617837228496.jpg

作者:刘继广 汪义平     责任编辑:齐琪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