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竹子王国”, 种竹、用竹、吃竹、咏竹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人们生产的竹产品有100多个系列近万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造纸、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化工等领域。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我国竹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得益于不断完善的竹标准体系建设。我国是世界上竹标准数量最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标准数量占世界竹标准的90%以上。通过制修订和实施标准,使竹产业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竹标准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张齐生院士率先提出以“竹材软化展平”为核心的竹材工业化加工利用方式,发明了竹材胶合板生产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车厢底板和公交客车地板等,开创了竹材大规模工业化利用的先河。从时间上看,1991年林业部门制定的《竹编胶合板》《竹编胶合板试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和《汽车车厢底板用竹材胶合板》1项行业标准是我国最早发布的竹标准。1991—2003年,我国林草部门仅制定竹类相关国家标准4项、林业行业标准9项。
2003年12月,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3)正式成立。其后,我国竹标准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4—2010年,平均每年制修订竹标准2至3项;2011年至今,平均每年制修订竹标准5至6项。截至2022年4月,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竹藤资源育种、培育与加工利用等,归口管理和发布标准共103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林业行业标准76项;正在制修订的标准项目共50项,其中国家标准项目9项、林业行业标准项目41项。已发布的竹标准涉及种苗、栽培、病虫害防治、碳计量等方面。竹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以竹为原料的各类加工产品,如竹材、竹家具材、竹建筑材、竹家居用品、竹工程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地板、竹人造板、竹炭、竹浆造纸、竹纤维、竹笋、竹林下经济产品、竹提取物等。
支撑和保障竹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竹子种类最多、面积最大、蓄积量和产量最高、加工利用技术开发最好的国家,国际竹材贸易量超过一半来自中国。基于此, 国际竹藤组织(INBAR)于 1997年落户中国,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独立的、非营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唯一一家针对竹和藤这两种非木质林产品的国际发展机构。国际竹藤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行业平台和国际窗口的职能作用,为全面推动国际竹藤事业发展、服务林草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林草局的指导下,依托国际竹藤中心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竹、藤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竹集成材地板》《竹编胶合板》《家具用竹材胶合板》等30项竹标准被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竹子检测中心等14家检测机构使用。《竹集成材地板》《竹炭》《空气净化用竹炭》《竹席》等标准被贵州、江西、湖南、浙江、北京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监督抽查时使用。
《竹炭》《空气净化用竹炭》《寝具竹炭》《空气净化用竹炭包》《竹炭产品术语》等竹炭相关系列标准,获2018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竹炭相关系列标准的制定,推动了竹炭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竹炭企业由作坊式向规模化转型、竹炭产品由简单日用品向高值化方向发展,竹炭价格较标准实施前提高了60%,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35%以上。
《竹缠绕复合管》国家标准和《竹缠绕管廊》林业行业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助于竹缠绕复合材料行业建立统一、客观的评测体系,推动了竹缠绕复合材料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使用户从对此技术的怀疑到大胆使用,使设计方和施工方从无标准可用到有标可依、再到主动设计应用。水利部已在山东、河南、四川、贵州等多地宣贯此项标准,每次宣贯都有数十家设计和施工单位参加。同时,主持该标准的起草单位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铁建等大型央企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竹缠绕复合管生产基地,现已建成竹缠绕复合管生产基地6个并投产,产品广泛应用于10多个省区的供水、排水、农田灌溉等工程中;竹缠绕复合管工程铺设已达300余公里,其中“莒南县临港产业园区竹缠绕复合管供水工程”被国家节能中心评选为2020年《全国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
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5月2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决议批准中国的提议,正式成立竹藤技术委员会(ISO/TC 296)。这是林草系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秘书处设在中国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目前ISO/TC 296已发布竹标准5项,均为中国主导;正在制定竹标准5项,其中4项中国主导、1项中国参加。
2020年,国际竹藤中心1人获得ISO卓越奖,该奖项旨在奖励为ISO技术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林草系统首次获此殊荣。
2020年7月9日,《竹和竹产品术语》(ISO21625:2020)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由我国主导制定的第一个竹国际标准,也是ISO/TC 296归口发布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竹标准化的重大国际突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竹业在国际标准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对于规范竹产品的定义和内涵、完善世界竹标准体系、高效利用世界竹类资源以及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开展国际标准化培训。在国内外利用各种平台,如“一带一路”国家竹产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研修班,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开展竹标准化培训20余次近千人;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等东非3国翻译中国相关竹标准16项。使相关国家从业人员认识到发展竹产业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标准化对竹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的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国际竹藤中心牵头组织国内竹材科学领域的专家,与国际竹藤组织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合作,开展了“竹质工程材料术语”标准化国际合作研究,对竹材加工单元、制造过程和产品定义进行调研、分析并发表SCI论文,纠正了竹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概念混淆问题,促进了世界竹业信息交流和国际贸易。
竹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成效非常显著,尤其是在国际国内“禁塑令”和“双碳”背景下,已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的一张绿色名片。我国将结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和林草标准化“十四五”规划,围绕竹藤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等中心工作,以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支撑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
上一篇:科技推广带动江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福建建瓯:小竹子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