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100年消费演变综述

发布时间:2021-07-14 12:15:47
来源:家具周刊


【编者按: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际,本刊也借此普照的光辉,搜集整理了一些影藏的资料,综述一下这100年来中国家具消费的演变。不对之处,敬请业内外专家批评指正。】


1921年-1951年

1921年前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等西方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欧美家具装饰艺术也开始影响中国,导致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上海、广州等开放城市,西方生活方式逐渐流行。表现在家具风格上,就是那种以苏作、广作和京作为代表的明清传统风格家具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西洋家具开始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占有了一席之地,明清风格的宫庭家具在这一时期也进入民间富裕家庭,使民间出现了注重实用价值的打制家具和极具艺术价值的明清传统家具并存的现象。也是在这一时期,在大都市上流社会,那种融合中西家具艺术的海派家具开始盛行,并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的生产企业群。


民间打制家具

 

在旧中国,民间家庭主要是指平民百姓阶层。


具体来说,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925年12月1日发表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革命》半月刊第四期上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里有过详细阐述。他在此文里所列举的小资产阶级阶层,即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是较为富裕的平民阶层。另外,半无产阶级,即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是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体,同样属于平民百姓阶层。而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等五种产业工人,当然也属于平民百姓。


这些民间家庭,由于收入较低,因此家里的家具主要是请城乡木匠上门打制,基本上只注重实用,做工粗糙,没有艺术性可言。


这种打制的家具,我们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足迹当中,一路都能看见,比如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居住的房屋内的布置,都可看到这一类家具的影子。


下面的画面就是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八角楼的旧居,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曾居住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编辑搜图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复原图


编辑搜图

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复原图

 

下面一张是朱德在延安窑洞的旧居画面,遥想当年,朱总司令曾在这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编辑搜图

朱德延安窑洞旧居

 

下面这张是周恩来总理在延安旧居的复原图,在窄小的窑洞里,陈设非常简陋,只有一张紧邻睡床的写字台、一个柜子、一架纺车,据说周总理当年在延安纺线比赛中纺的线又细又匀,是个纺线高手。


编辑搜图

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窑洞旧居的复原图

 

这些乡村木匠打制的粗糙家具,我们同样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晚年的居室里看到。


1939年5月,陈独秀和夫人潘兰珍开始寓居于重庆市江津区五举乡鹤山坪,其卧室里面有木床两架、书桌一张、小木柜一只,另有几个装书和手稿的藤条箱——这些都是后来按亲朋和乡邻的回忆复原的。器用简陋,可见陈独秀当时的生活多么艰难。由于经济周转困难,他甚至把辛亥老革命柏文蔚送的灰鼠皮袍当了作生活开支。在去世前一年致朋友信中,陈独秀说:“居乡间亦月需六百元,比上半年加一倍。”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当时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就曾送他5千元,却被他拒收;转托张国焘送来,仍然被拒收。陈独秀住在这里的时候,各方政治势力都来拉拢过他,却都无功而返。比如周佛海、戴笠当时想拉他进国民参议会,他对携礼来见的戴笠说:“蒋杀了我的同志、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现在国共合作,我不反对他就是了。”在他书房墙壁上,挂着他自己手写的联语:“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他的小篆写得瘦硬如铁,笔笔见骨,却又蕴藏几分秀气,真是字如其人。尽管陈独秀其时早已犯了右倾错误,但我们从他身上仍然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所透露出来的红色基因。


编辑搜图

陈独秀在重庆江津旧居书房复原图


编辑搜图

陈独秀在重庆江津旧居卧室复原图


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

 

以苏作家具、广作家具、京作家具为代表的中国明清古典家具,代表了中国家具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从它们诞生的时候开始,就广受人们喜爱。


明式家具之造型完美、格调典雅、装饰得体、工艺技术精良,是历史上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明式家具继承了宋元家具的优秀成果,直到清初,家具风格仍带有浓厚的明式家具特点。到乾隆时期,家具艺术得到上层社会的推动而加速发展,其一方面根据统治阶层的趣味在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融入了西方的某些文化元素,因此使清式家具风格由简及繁,并最终形成清式家具以装饰见长的典型特征。清中期以后,清式家具逐渐使用鸡翅木、酸枝木、铁力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进行制作。这一时期,酸枝木家具大件较多,且雕刻花样繁多,并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蓝等;花梨木家具也多雕刻、多镶嵌。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设计出了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圆角柜、大画案等;清式家具则在延续明家具风格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了特有的家具,如红木福寿如意太师椅、炫琴案、紫檀圆凳、钉绣墩等家具。


由于明清家具材质名贵、做工精湛,因此价格也偏高,虽然喜欢者众多,但并不是所有喜欢的人都能买得起的,其消费阶层主要是王公大臣、达官贵人以及富商巨贾等富贵人群。


而到1921年前后,随着封建帝制已被推翻近十年,明清古典家具消费群体也开始下沉,但买得起的大多数人仍然属于上流社会。


比如十分喜欢明清古典家具的孔祥熙,当时就既是富商又是高官。


1915-1921年(民国四年一十年),孔祥熙偕夫人从日本回国,回到家乡山西太谷。刚返乡时,孔祥熙继续办学并同时经商。不久,孔祥熙被阎锡山聘为山西督军兼省长公署参议。1922年初,孔祥熙应王正廷之邀出任“晋案”善后督办公署实业处长,后又任胶澳商埠电话局长。1923年春,孔祥熙又返晋,至秋天又为王正廷邀为中俄交涉驻奉天代表,在任半载。


这一时期,孔祥熙在故乡老宅里添置了大量的明清古典家具,这使他的故居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明清家具博物馆。


下面的照片显示的都是孔祥熙故居里的明清古典家具: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明清古典家具也成为民国政府及机构的办公家具之一。


一九一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其办公室内的家具也有一部分属于明清古典风格家具,见下图:


编辑搜图

南京临时大总统府孙中山办公室


1928年,蒋介石就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其办公室内也有部分家具属于明式家具,见下图:


编辑搜图

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的办公室

 

和孔祥熙一样,国民党的许多高官显贵,也多在私宅里添置明清古典家具。

比如1935年初遵义会议召开期间,彭德怀、杨尚昆、彭雪枫等领导人的卧室内,都可见明清古典家具的身影。据历史记载,遵义会议旧址房屋原为国民党军第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建筑物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1921年,二十岁的柏辉章前往贵阳,进入贵州讲武堂骑兵科,以后他从班长逐渐升至师长,成为贵州军阀王家烈手下的嫡系。1930年,柏辉章弄到一笔“外快”带给长兄,言明“供家中造房用”,并嘱添置上等家私。


编辑搜图

遵义会议期间彭德怀、杨尚昆卧室


编辑搜图

遵义会议期间彭雪枫卧室

 

此外,在一些乡村富裕家庭,也有人家开始添置明清古典风格家具。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早年就读于成都法政学校,回乡后教过书,当过协兴乡团总和广安县团练局局长。由于受过新式教育,见过世面,他开明正直、思想进步、嫉恶如仇,痛感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横行。他参加了当地的袍哥组织,做过协兴“码头”的当家三爷,后升为“掌旗大爷”。他奔走呼号,积极从事反洋教和“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前后,广安建立了革命军,血气方刚的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武装暴动。邓绍昌在乡里受人尊敬,很有影响,家境也比较富裕,因此其家里也添置有明清古典家具。


编辑搜图

邓小平父母卧室

 

西洋家具和海派家具

 

上海开埠之前,西洋家具已在北京出现,那是随外国使节进入中国的。1843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开埠,英、美、法纷纷在上海外滩和徐家汇划定租界区,大批洋人涌入上海,使这个松江府的小县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此后,上海的西式建筑如雨后春笋,同时西洋家具也被海轮大批运至上海,最早出现在外国领事馆和外国公司及高级买办的居所。


早期,上海出现的有法国路易十五洛可可式、路易十六式,英国维多利亚式及德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等家具;后期又有日、美流行款式家具。这些西洋家具用材多以柚木、桃木、橡木为主,其雕工精细,看上去非常华贵。到上个世纪初,在上海市场上,这些西洋家具除木家具外,还有金属家具、竹藤家具、塑料家具、柳条蜡杆家具及软家具等,品种日益繁多,款式日益新颖。产品结构从框架结构发展到板式结构等,从而使加工工艺大为简化。


到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上海本地的上流社会家庭,也已开始购置使用这些西洋家具。


编辑搜图

罗马柱造型的西洋风格书桌


编辑搜图

西洋小酒柜


编辑搜图

西洋风格座椅

 

 

受西洋家具的影响,上个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一种中西合璧式的家具,俗称上海老家具,后被称为海派家具。当时,一方面,上海本地的家具作坊模仿西洋家具生产,但在制造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本地特色;而另一方面,中式明清古典家具在模仿这些西式家具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木材一般多使用泰国、印尼、缅甸进口的柚木,从而使这类风格家具的价格开始下降,最终使中国城市富裕家庭也能用得起这种仿照西洋家具款式生产出来的新式家具,这就是海派家具。


而海派家具在民国时期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主要还在于许多达官显贵也非常喜欢这种融合中西文化的精美家具。


比如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办时,蒋介石的办公室内就置有海派家具,见下图:


编辑搜图

蒋介石黄埔军校办公室复原图

 

还有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也非常喜欢海派家具。上海东平路宋子文故居建造于1928年,建筑风格是孟莎式的坡屋顶,在陡峭的坡度上开设装有檐口的窗户,即“老虎窗”。这种法式建筑注重装饰,具有对称庄重的特点,有大露天阳台,宅前有大花园,花园里有各色植物。据说在宋子文的这个故居内,就藏有不少经典的海派家具。


编辑搜图

宋子文故居内一角可见海派家具身影

 

还有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禽蛋大王”、著名爱国实业家阮雯衷的旧居内,几乎每个房间都完好的保留了壁炉,而且风格各不相同,比如宫廷式的、教堂式的等。而其旧居里面的一些家具,也具有明显的海派家具特征。比如其一个房间内的两张款式一样的椅子,既像中国明式家具里的“官帽椅”,但其靠背和坐垫又具有西洋特点。


编辑搜图

阮雯衷旧居内的两把海派风格座椅

 

正由于这些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的推崇,到上世纪30-40年代,海派家具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候出现了紧跟西方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即阿蒂克风格的家具,其设计实用,体积小、功能全,纹饰花板简洁,采用柚木或柳安,也大量使用胶合板,多为组合家具设计,是海派家具的经典代表,即使在现代看来仍然时尚。


编辑搜图

海派风格储物柜


编辑搜图

海派风格茶几






1951年-1981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除掉民间打制的家具之外,中国明清古典家具、西洋风格家具以及经典海派家具,绝大部分都被从推翻阶级的家庭里予以没收,被分给普通市民,后面这三类家具也几乎停止了生产。


到文革期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中国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工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家具生产停滞,市场供应严重不足。1970年代后期,文革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家具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才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


但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一些国营家具厂,也在探索生产一种适应当时生活基本需求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实用型家具。这个时期的民用家具在品种和格调上仍然是海派家具的延续,比如大衣柜、五屉柜、西式屏板床等都是海派家具的简化。因为在物质匮乏的文革年代,家具的装饰只能相对简陋,雕刻、镶嵌等传统的装饰艺术几乎绝迹,最重要的装饰形式也就是结合功能部件的线型、线脚、脚型和薄木贴面等装饰手法。这种简单的家具风格特征,已经使民用家具开始接近办公家具风格了。即使是在国家领导人的卧室里,其使用的家具风格也呈现简洁化特征。比如在毛主席中南海丰泽园的卧室里,家具也是属于这种简洁风格的。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聂荣臻元帅办公室复原图




1981年-2021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家具产业开始起步,这一时期中国家具产业的家具制法、功能组合、企业构成、风格特色和生产工艺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家具制法


中国家具产品的结构形式在1960-70年代一直是传统的框式结构,外资家具企业所引进的系统板式家具,带来了全新的板式家具概念,同时带来了新技术,给中国的家具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在用料方面,板式部件开始采用刨花板和中纤板作为基材,表面常用三聚氰胺浸渍纸复面,边部采用PVC封边条封边,从而省约了涂装工艺;以32mm系统拆装结构取代榫卯结构,以部件包装运输取代整体家具包装运输,大大地降低了家具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家具生产效率,从而也促进了中国家具企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功能组合


1980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具还都是单个配套的家具,板式家具在中国家具市场推出后以全新的概念、简洁的形态和工业色彩的装饰,立刻成为现代与时尚的象征而流行开来。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了组合家具,其概念就是将不同功能、不同规格和不同形态的单件家具按一定标准模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功能齐全且充分利用了室内空间。当时的组合家具主要有客厅多功能组合柜、组合书柜和文件柜、组合卧房家具等。组合家具是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具市场的主流产品。


编辑搜图

儿童组合家具

 

企业构成


同样是在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巨大的家具消费市场和低廉的劳务成本吸引了意、法、美等国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家具企业与商家,他们纷纷来中国大陆投资开办家具厂、家具店,这种产业大转移,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家具业在设计、生产、工艺、质量、销售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进步,加快了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带动了中国家具的出口,促进了中国家具业的快速全面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家具体系初步形成的时期。


风格特色


到1990年代,中国消费市场上的家具风格基本上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方面,在农村,过去那种打制的家具仍然有一部分在制作和使用;另一方面,在城市,那些明清古典家具、西洋家具、海派家具、欧美家具(有别于传统的西洋家具)、板式现代家具都在竞相争夺消费市场,到后期甚至呈现白热化的状态。


为了应对市场挑战,许多家具生产企业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改变传统家具的形态,引进人体工效学原理,简化传统的装饰,而在家具上饰以金属、绒布、皮革,以增加时尚性和舒适度。这样,几种适合现代人审美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风格的家具就诞生了。

 

新中式风格家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家具产品及服务水准的期望越来越高,家具市场也已进入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商圈细分的营销阶段,新中式风格家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编辑搜图


新中式风格家具在设计上继承了宋元家具、明清家具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同时改变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思想,给传统家具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


新中式家具没有刻板的雕饰,但却又不失庄重;注重品质,但又免去了不必要的苛刻,这些构成了新中式风格的独特魅力。特别是新中式风格改变了传统家具“好看不好用,舒心不舒身”的弊端,加之在不同户型的居室中布置更加灵活等特点,因此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轻奢风格家具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收入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中国追求真正好设计和高品质家具的顾客越来越多,但传统明清家具及欧美古典家具的造型风格也越来越不适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同时,这些经典家具奢侈的高价也是很多年轻人无法接受的;而现有的流行时尚的板式家具,却又无法满足人们对品质和设计的双重需求。此时,“轻奢家具”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编辑搜图


所谓轻奢,就是轻度的奢华,就是“可以负担得起的奢侈品”。与顶级财富人群眼中的传统奢侈品不同,轻奢风格家具倡导的是“没负担,有品质”的生活态度,这使许多人在不具备高消费能力的时候,也可以拥有高品位的生活状态。


目前,中国轻奢侈风格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具有高端品质而价格亲民的品牌;另一种则是奢侈品大牌家具的延伸产品和副线。对后者而言,副线主要是为了拉近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轻奢产品实际上是品牌主线的一个过渡产品,最后还是消费主线产品。

 

简欧风格家具

 

欧式古典家具讲究手工精细的裁切雕刻,以镶嵌细工见长,轮廓和转折部分由对称而富有节奏感的曲线或曲面构成,并装饰镀金铜饰、仿皮等,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华贵优雅,十分庄重。


因此,欧式古典家具在制造工艺上类似于中国明清古典家具,外形风格在年轻人看来比较繁杂,也不好打理。在进入中国市场100多年后,欧式古典家具的销量也在迅速下降。


就像新中式家具在明清古典家具的“滋养”下诞生一样,一种简欧风格的家具也在欧式古典家具的风格基础上“脱胎”而出。


编辑搜图


简欧风格家具的核心是去繁就简,留下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案,多以象牙白为主色调,以浅色为主、深色为辅,相比欧式古典家具的偏深色调,简欧风格家具更为清新,因此符合中国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总结


100年来,在中国家具市场上,相继生产和使用过的家具风格主要有民间打制家具、明清古典家具、西洋古典家具、海派家具、时尚板式家具、欧美古典家具、中国新古典家具、欧美新古典家具、新中式家具、轻奢家具、简欧家具等。其中,这些风格里面还细分出了其他风格,也在中国家具消费市场里“劲吹”,比如意式极简风格等。此外,也有一些东南亚风格的家具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角。本文限于篇幅,对其中的一些家具风格都没有重点介绍。


但有两个现象笔者在文章结尾要重点提及一下:


其一,就是在本文开头详细介绍过的民间打制家具,由于其制造工艺粗糙、档次太低,目前在中国已基本上不再制作了。当下,即使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都已开始购买、使用那些时尚的新款家具了;还有许多新一代农民,甚至用上了那些名贵的“重奢家具”。


其二,就是在100多年前,只有达官显贵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豪华家具,现在已经真正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这两个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00年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编辑202102


责任编辑:林林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