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了十多年猪,过去一个壮汉养500头猪都已经很厉害了,现在在我们的楼房式智能化猪舍,平均一个人能养5000多头猪,改变太大了。”日前,在位于浙江衢州江山市的天蓬数字化低碳牧场,天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蓬集团)养殖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建韦对中新网记者说。
朱建韦所在数字化低碳牧场开创了“楼房养猪”的新模式:这座占地仅30亩、楼高9层的猪舍年出栏生猪量15万头,相比传统模式节约90%的土地资源,还借助智能自动化设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每年至少减少碳排放4166吨。
这段“绿色故事”要从2021年说起。
当年8月,在衢州市初步探索的“碳账户”金融支持下,天蓬集团从江山农商银行获得农业“碳融通”贷款用于建设数字化低碳牧场。这是该市首笔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地的项目贷款。
2022年1月,天蓬集团数字化低碳牧场竣工投产,首批6000头猪坐着电梯“住进”高楼。楼内,人、猪、物、料等均有专用通道,隔离与消毒设备齐全,各楼层互不关联,每层楼实行全封闭网格化管理。无菌的环境,精准调控的温度、湿度、通风,科学设置的喂料喂水……一系列智能化精准控制为猪生长提供了最优环境。
朱建韦对中新网记者说,相比传统模式,这座猪舍出栏的猪品质更优,日增重效率亦更高。“原来6个月,一头猪能养到120公斤左右,现在可以达到130公斤均重。”
“我们建立了科学的生产流程,从饲料、养殖、废弃物处置全过程实现节能减排。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养殖效益提高20%左右。”天蓬集团总经理王利通说。
如其所言,这座牧场的节能减排实践随处可见。
全过程智能化能源管理降低养殖环节碳排放;建筑每层均采用双夹层保温设计,降低建筑能耗;设置双过滤除臭设备,有效降低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利用自动化设备集中归集排泄物后再利用,形成富含有机质、腐植酸、氨基酸等养分的有机肥料,年产有机肥可达5.2万吨。
眼下,该牧场的种猪良种场母猪楼改扩建项目正在施工。项目建成后,这座数字化低碳牧场的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
回到最初,“碳账户”提供的累计2000万元授信和贷款实实在在“撬动”了牧场的绿色发展之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衢州全市已累计发放“碳账户”贷款633.51亿元,帮助企业实现减碳降本3亿元。
“近年来,我们以‘碳账户’改革为抓手,牵引和撬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建立了包括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和林业碳汇7大领域的239.6万个碳账户。”衢州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对中新网记者说。
据介绍,当地为每个领域、每个行业、每家企业的社会主体建立的“碳账户”,实现精准“碳画像”并广泛应用于政策支持、金融贷款、能源保供、科技服务等各个方面。
位于衢州市智造新城的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下称:明旺乳业)是“碳账户”最早的一批受益者。这家台资企业历来重视节能减排。在衢州市“碳账户”改革探索背景下,明旺乳业于2022年7月实现标志性“碳账户”应用场景建设验收通过,截至目前累计减碳总量达11801.44吨。
明旺乳业工务课长温华介绍,借助“碳账户”,企业对生产各环节碳排放的精密检测,摸清了“耗能家底”,实现用能“精打细算”。比如通过电动叉车错峰充电、产线结构优化调整,年节省用能费用12.3万元;通过生产模式调整,高能耗产线设备生产时间调整在白天,即光伏发电时段,提高光伏消纳率,提高厂区整体能效10%以上;投入20万元对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每年节约63万元用能费用……2021年12月,明旺乳业被评选为国家级绿色制造工厂。
据悉,建设“碳账户”体系以来,衢州市在全国首创碳排放动态监测核算、碳账户金融、公转水在线、零废生活、低碳牧场等新模式。相关经验被写入生态环境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
“科学完整记录碳足迹的‘碳账户’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底层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看,衢州市近年来自下而上全面探索‘碳账户’的建设路径,是非常难得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滕飞对中新网记者说。
他表示,在市域范围内,衢州市充分利用“碳账户”,激发了经济主体减污降碳、节能增效方面的主动性,一些平台企业也助推居民参与“碳账户”的运用中,推出了一些激励措施实现绿色宣介,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浙江经济外向度高。当下,国际贸易的‘碳壁垒’正在悄然形成。衢州市对‘碳账户’的探索,能够推动经济主体高质量发展,形成数字化管理优势,为中国企业面对未来的国际化竞争蹚出了一条路。”滕飞说。
“我们将聚焦‘扩大绿色投资、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绿色产业’,着力创建全国碳达峰试点园区、全国绿色低碳生活共同行动试点城市、中国碳足迹产业试点基地,力争率先落地能源‘双控’向碳排‘双控’转变改革,努力为中国乃至全球‘双碳’治理提供有效方案、实践样本。”衢州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说。
下一篇:西藏林芝:全力消除森林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