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推进“钢城”向“绿城”嬗变

发布时间:2023-01-03 00:21:1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近年来,素有“钢城”之称的河北省武安市争当太行山绿化先锋,加快构建“山青、水绿、天蓝、景美”的森林生态系统,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力推进“钢城”向“绿城”嬗变。


凝聚全域创森共识


武安市立足“千年古韵、太行明珠、北方钢城、生态武安”定位,编制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总体规划,聚焦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五大维度,细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变创森蓝图为实践场景。


健全“财政撬动、社会参与”投入机制。依托多元化投入,实施了太行山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2021年以来,在林业发展上累计投入7.9亿元。


营造全民参与创森氛围。全市利用植树节、国际森林日、世界地球日等节点开展创森主题宣传和生态科普宣教等活动,推动创森进机关、校园、社区和乡村,全面提升群众创森工作的支持率和参与度。


持续掀起造林绿化热潮


武安市围绕全域增绿主线,开展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先后实施了青兰高速、太行山高速等公路两侧荒山绿化工程,高标准完成了九龙山等矿山治理工程,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7.17%,矿山生态修复率达到86.08%。


城乡建绿廊。高标准绿化改造4条环路,实施白鹤公园等13个园林提档升级工程,建成洺湖万亩生态湿地公园,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和住宅46个,先后打造6家国家绿色工厂和一大批花园式厂矿企业,全面推进全市502个村庄绿化巩固提升,每年植树300万株以上。


全域织绿网。以道路林网、水系林网为骨架,着力建设点、线、片、环相结合的绿色廊道生态网络,全长446公里的13条国省干道构成畅美景观廊道,6个千亩片林、风景林地连为一体、环绕城区,全长13.3公里、流域面积5万多亩的南洺河生态走廊贯穿东西,生态绿道、环湖绿道连接成网。


夯实森林保护支撑体系


抚育管护“抓常态、促长效”。实行“一年栽植、常态管护”模式,加大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管护力度,切实改善林分质量和碳汇能力。创森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营林抚育16.49万亩、退化林修复3.1万亩。


森林防火“增投入、强保障”。出台森林防火总体规划,打造“人防+技防+物防”网格化监管平台,加强防火应急通道和阻隔带建设,建立17个重点乡镇防火工作站,配备1180名村级护林员,建成4个通信基站、9处瞭望塔,配备52台无人机、100余台灭火机,2022年实现高火险期“零火情”。


自然保护“建机制、明责任”。优化调整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3个自然保护地,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工作责任制,严格保护区功能区划管理,构建乡村、景区共建共管机制。


林业监管“严执法、守底线”。深入开展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建成青崖寨生物多样性保护、缘毛太行花保护两个法官工作站,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行为。


不断释放“创森+”综合效益


“创森+林业产业”。武安市持续推进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碳汇林建设,申请“武安连翘”国家地理标志,种植连翘10万亩,实现价值1.4亿元,大力发展元宝枫等高附加值经济类树种和林产品深加工,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500万元。


“创森+景观打造”。持续对重点路段、旅游节点、特色村庄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多种形式的公园绿地、环城绿带、路渠绿带等规模绿化生态群。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打造绿化景观带8000余亩,形成“点成绿园、线成绿脉、面成绿网”的绿美生态系统。


“创森+文旅康养”。聚焦“原生态、绿氧吧、鲜果蔬、自驾游”等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农园、林果采摘、特色林景等产业,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基地和田园综合体,培育特色林果基地9个共4万亩,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绿色生态支撑。


1111.jpeg

作者:姚伟强     责任编辑:齐琪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