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全力推动油用牡丹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02 23:03:57
来源: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林业局)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立足“231”产业总体发展布局和牡丹产业资源禀赋,围绕培育牡丹系列优势主导特色产业,聚力打造牡丹产业链,拓展牡丹产业发展新空间,在推进牡丹产业基地建设、擦亮地域特色名片、探索牡丹价值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油用牡丹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年度总产值达130亿元。

发展林下牡丹新型业态,做稳第一产业

目前,菏泽市种植油用牡丹面积近3300公顷,其中成片种植牡丹在500亩以上的园区基地20多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牡丹种植面积最大、牡丹种类最多的地区和国内外最大的牡丹种苗交易中心,累计输出牡丹种苗约60亿株,每年向美、俄、德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70多万株种苗。

牡丹区胡集镇在辖区东北部建设了胡集镇林下牡丹种植基地,主要涉及黄屯、王屯、尹集三个行政村,种植户达700余户,种植面积2500余亩,其中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53户,种植面积120余亩。

2013年,胡集镇结合区农业局和区牡丹产业办的牡丹种植专家,对土质进行了检测,确定黄屯、王屯、尹集等村的耕地属于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加上该村大量种植林木,正符合牡丹宜凉畏热、喜燥恶湿的生长环境,非常适合林下牡丹种植。随后,经过镇村两级干部两个多月的走访发动,确定了参与农户123户,种植面积536亩的林下牡丹种植项目。胡集镇引导有种植意愿的农户租用贫困户林地进行种植经营,并利用省级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购置牡丹幼苗100余万株,支持林下牡丹种植项目迅速有效开展。

因技术指导到位,再加上相关种植农户的精心照料,自2015年起,536亩林下牡丹大部分开始结籽。农户每亩地可年产牡丹籽300余斤,亩均增收2500余元。看到林下牡丹种植的良好效益后,2018年,胡集镇黄屯、王屯、尹集等村又陆续增种1800余亩,参与农户达700余户,林下牡丹种植成为了各村的又一支柱产业。 

今年单县已种植油用牡丹1600余亩,数量900万余株,带动周边5000余户农民就业,就业人次达80000余次。

依托高校名企优势,做强第二产业

菏泽市在增大油用牡丹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做强二产加工业。目前,全市拥有牡丹加工企业16家。牡丹深加工产品达11大类、260多种,涵盖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妆品和其他功能性食品等,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菏泽一家企业生产的牡丹籽油被认定为“全国牡丹籽油标准”,探索形成的牡丹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通过国家验收。

牡丹区全力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的观赏到精深加工、文化创意等方向发展。山东省第一家牡丹产业博士工作站建立后,引导研发四季牡丹、催花牡丹等牡丹培育技术,培育出分别适应南方湿热气候、东北湿冷气候、西北干冷气候的品种200多个。目前,这里的牡丹种苗、盆栽牡丹、鲜切花等产品琳琅满目,技术研发与服务、新品种培育、牡丹投资等多方位发展,初步形成了集“产学研用销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单县杨楼镇土疙瘩村已成为菏泽市面积最大、全市唯一的产加销全产业链油用牡丹基地之一,车间厂房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现有一条牡丹籽油生产线,一台包装机器,年产牡丹籽油30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土疙瘩村牡丹产值达到600余万元,合作社社员达到400余户。今年牡丹种植面积约1000余亩,300余名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全村年人均增收2000元。

延伸产业链服务链,提升综合效益

菏泽将油用牡丹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培育出牡丹企业120余家、科研机构20所,研发深加工产品260多种,形成了全产业链条。菏泽牡丹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去年产值达到108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

东明县积极延伸油用牡丹产业链,多方面、多领域、深层次发展,开发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等深加工产品已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投资4500万元,建成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引进现代化压榨和包装等设备,年可生产牡丹籽油500吨、牡丹花蕊茶10万盒,年产值可达1.2亿元,上缴税金1080万元。

一家本土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大学等机构和大专院校展开紧密合作,持续进行新产品的创新与研发‌。拥有行业领先的35项专利技术和8项科技成果,并注册了116件商标,已成为全国油用牡丹行业的标杆企业。

55.jpg


责任编辑:黄焕仪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