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著有《森林数学》《中国森林史略》等专著,是中国近代林业界25位名人之一。在林学之外,他对中国文字、音韵等也颇有研究,尤其是在与汉语的对比之下,深入研究了白语的系属问题以及演变发展过程,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他就是张海秋。
张海秋,原名福延,白族,1891年出生在剑川县金华镇,是中国知名的森林学理论家,林业教育家,同时在白族语言研究上有独到见解,张海秋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1岁始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但他聪颖过人,加上刻苦勤奋,成绩一向优异。其兄增延为人忠厚善良,从小辍学,承担起父任,艰难地支持弟弟求学。张海秋先后在丽江府中学和云南省第二中学(在大理)学习,191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昆明留日预备班,1916年,入东亚预备学校修日文,翌年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实科学习。
1918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江苏、北京、江西、南京等农林院校任教,担任副教授,教授、林科主任兼技师等职。1939年秋,张海秋应校长熊庆来的邀请回到云南大学,历任森林系主任、教务长、代理校长。1941年,被选为中华林学会监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张海秋被选为云南大学校务执行委员会委员。1958年,云南大学农学系与林学系合并新组建昆明农林学院,张海秋任院长,直至1964年退休。
张海秋是在我国林业科学教育处于几乎空白的年代从日本归国开展教学的,教材几乎一无所有。因此他亲自动手编写了不少林科教材,其中最著名的有《森林管理学》《森林统计学》《造林学》《树木学》《森林利用学》《林产制造学》等,这些都是林业科学拓荒性的教材。此外,他还编写了《森林数学》《中国森林史》《森林之培养与开发》等论著,对我国主要树种的生长量、发芽率及有苗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统计和论述,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极大重视和赞赏。
1937年1月,由词典馆出版的杨家骆《民国名人图鉴》中列有张海秋的专门词条。《林业词典》和《简明中外名人词典》收有他的传记。《中国近代林业史》(初稿)把他列为林业界25位传奇名人之一,并称他为“森林理论家”。值得注意的是,张海秋还是一位白语专家。
他对我国的文字学、音韵学有很深的造诣,对白族语言的渊源、系属、演变发展有潜心研究,并有独到见解。在这方面,他的著述有《剑属语音在吾国语言上之地位》《答江原绍(君谈云南剑属语言)并解释易林随之否》《就剑川方言初步推断民家语的系属》(与秦风翔合著)《应如何正确的认识白族语并解决其系属的途径》《我对白族语言的认识》《白语中保存着的殷商时代的词语》等。方国瑜先生评价道:“精通白族语言体系而于解说者,无如张(海秋)先生者。”
1972年10月,张海秋先生病逝于寻甸县天生桥昆明农林学院当时新迁校址,终年81岁。方国瑜教授惊悉耗,沉痛地写道:“瑜在北京医目,得家书悉张先生病殁于寻甸,数十年良师,一旦永别,悲恸逾恒,尤以研究白语遗稿为念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