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教育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04 09:41:02
来源:光明网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当前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以期实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每一项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直接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进步。科普是一项利国惠民的公益性事业,但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单部门独立完成,需要与国内合作,与国际接轨,深刻认识,坚持实践,且全民参与。


  作为生态环保志愿者,必须明白一点:久远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定是用科学武装起来的理念与实践的共同体!每个志愿者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增强科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让科普工作惠及老百姓,让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应根据《意见》要求,依托当地的环保社团、环保协会,利用各级各类的生态图片、生态视频、生态科普读物、先进生态人物的事迹……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汇集一股面更广、意更强的生态文明力量,在生态文明城市、卫生城镇、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生态学校等的创建方面绽放光彩。另外,呼吁有条件的志愿者,积极以科普为纽带,凝聚国内外生态文明力量,为构建文明、和谐的地球生态环境而努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以加快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的形成。


  科普兴教,人人有责!根据教育部2020《公报》显示,占据全国20%的人口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教育作为科普推行的重要部门之一,培养与强化师生的科普意识和习惯,非常有必要,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说,娃娃的科普意识关乎科普世界的未来。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强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的科学素质,积极组织并支持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将课堂内部科普精神的渗透和户外实践活动科普行为的生成合一,如火山地震带的课本学习要与地质考察相结合,恐龙化石的课本学习要与生态观察相结合,日月星辰的文本学习要与天文瞭望相结合……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积极宣传各领域的科学家,如竺可桢、李四光、袁隆平、邓稼先、杨振宁、秦大河……所做出的伟大业绩,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科普志愿服务,如利用节假日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参观中水装置的设备和使用、污水净化的步骤、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的过程,以及“大手牵小手”“以孩子带家庭,以家庭带社区”等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不要急于眼前功利,要注重方式,脚踏实地,放眼长效,惠及子孙。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和不足,各部门,各团体,各阶层,要紧密合作,团结一致,强化大科普意识,坚定不移地执行大科普行动,使利国惠民的大科普格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6.jpg

作者:张冠秀     责任编辑:蔡晨霞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