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江清水 两岸葱绿

发布时间:2023-03-08 14:21:2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经江苏南通后入海。


南通五山滨江片区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这里曾经化工围江、码头林立、岸线被占,周边居民滨江不见江。如今,该区域7公里沿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青山绿水的新风貌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获评江苏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


南通是长江江苏段432.5公里沿江林业生态建设与修复的缩影。


造林绿化刷新生态颜值


长江江苏段实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巨变始于2016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后,长江岸线省份迅速贯彻落实。


江苏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把保护和修复境内432.5公里长江干流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切实做到“舍得”,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湿地生态修复等手段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江苏省四部门联合部署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由江苏省林业局牵头制定了《长江(江苏段)两岸造林绿化工作方案》,编制了《长江(江苏段)两岸造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随后,沿江的南京、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泰州、南通8市制定市级实施方案。


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并启动长江江苏段造林绿化行动,并向沿江各地发出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号召,连续两年在长江边上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分别在上游的南京、下游的南通召开现场推进会;在中游的泰兴召开“共抓大保护长江江苏段两岸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加以推进,沿线各地认真落实。


南京,长江入苏第一站。全市对长江江宁段19.08公里生态环境进行系统修复,整治散乱污企业52家、8.5万平方米,累计绿化造林1.84万亩。滨江岸线景观提升工程共栽植乔灌木20余万株。以滨江绿道为纽带,江宁还串联起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特色景点,打造集休闲、运动、景观于一体的滨江生态景观。曾经灰头土脸的滨江岸线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位于长江南岸的南京幕府山,以前采石留下了上百个宕口矿坑。当地关停矿山开采等工企单位71家,种植乔灌木283万株,累计复绿80万平方米,观音景区、达摩古洞等文化景区得以恢复,“滨江明珠”再现。


泰州市24公里长江岸线主要集中在泰兴市境内。泰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划出50%的岸线进行生态化建设和改造,投资6.2亿元,实施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工程,建设3.5公里的生态人文体验区、5公里的生态田园风光区及3.5公里的生态产业融合区,累计增绿面积180万平方米。


常州统一规划村庄和河塘,将腾出的土地打造成8100亩生态林。新龙生态林是常州地区最大的生态林,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首选地。这片生态林像海绵一样,有效防止了长江水位暴涨,成为常州18公里长江岸线的生态屏障。


2016—2021年,江苏沿江8市全域造林115.2万亩,栽植各类植物100余种,其中乔木60种,主要推广应用栽培模式20个。2022年,各地沿江绿化继续向纵深推进,沿江县域新增造林7600亩。


如今,长江两岸宜绿尽绿目标已经实现,沿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景观优美、树种多样、结构丰富的沿江绿色景观带初具雏形。


沿江湿地生态明显改善


为从根本上修复和保护长江生态,江苏沿江各市在植树造林护岸固土的同时,有效加强湿地保护修复。


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在实施长江干流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抢救性修复上,沿江各市频出实招。


长江与淮河交汇处的扬州,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城市,也是江苏实施生态大走廊的先行地区。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扬州既重视造林绿化,又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全市投资31亿元,搬迁691户居民、89家企业,建成三湾湿地生态中心和三湾城市公园,成为城市的新绿肺。


镇江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不断加大长江湿地保护力度,切实维护长江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到2022年底,全市长江沿线已建有江苏省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湿地保护小区11个、长江扬中段暗纹东方鲀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处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长江湿地保护面积24.3万亩、保护率70.4%。


无锡围绕“太湖治理”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修复,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和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到2022年底,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1%,初步形成了环太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新格局。


苏州常熟的铁黄沙岛是长江沿岸的一个沙洲,原本规划建设一个物流码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后,苏州常熟研究调整铁黄沙岛的战略发展方向,着手打造以铁黄


沙岛长江岸线水域为主的生态经济圈,同步推进望虞河、海洋泾、常浒河绿色廊道建设。岛上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打造出三大生态圈和3条绿色廊道的“三横三纵”大生态格局。


江苏系统谋划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在全国率先实施设区市之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到2022年底,江苏长江省级重要湿地名录面积211.5万亩,省内长江干流建成湿地公园8个、湿地保护小区64个。经初步测算,长江湿地保护面积172.5万亩,湿地保护率从实施长江大保护之初的55.2%提高到68%。长江岸线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江豚领衔生物多样性恢复


2月26日下午,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江豚观测员在长江扬州段三江营水域常态化江豚观测中,拍到江豚吐水的场景。扬州段水域位置特殊,与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镇江省级豚类自然保护区相通。随着生态转好,现在扬州段多个水域都能稳定观测到江豚。这是实施长江大保护的效果。


江苏多地协同强化长江生物资源监测保护,维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南京市、镇江市协同安徽省马鞍山市完成全国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制定颁布《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推动长江江豚全生命周期联动保护。


南京市创新出台《南京市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职责清单》,将江豚保护纳入市级相关单位“三定”规定。国内首创并应用长江江豚水上-水下-岸线综合监测技术,实现三维立体化监测监管。近日,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单位的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布2022年江豚监测视频集锦,全年共监测到江豚出现1127次,“微笑天使”水中逐浪,尽显生态之美。


镇江市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地方性长江江豚保护联盟——镇江市长江江豚保护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扩容至16家。镇江长江江豚类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观测站被纳入江苏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第一批建设的省级观测站点,利用AI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对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实时监测。


经观测考察,2021年,长江干流江苏段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96头左右,集中分布于南京、镇江水域。2022年,长江江苏段长江江豚分布范围扩大、目击点位增加且母子豚较多,长江江苏段水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长江江豚适宜栖息的生态环境不断扩大。同时印证了长江江苏段生物物种资源密度显著回升,生物多样性开始恢复。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长江江苏段水清岸绿,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生态新画卷正在长江经济带上渐次展开。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林业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必将承载更多的绿色担当。江苏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五新”“三主”的定位要求,纵深推进长江沿线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为把江苏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夯实生态基础。


098.jpg

作者:庹祖权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