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扶贫:好生态,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0-05-28 16:45:5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1.jpg

湘江支流耒水两岸的油茶林蔚为壮观


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脱贫攻坚”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交流最多的问题之一。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湖北代表团审议和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又多次提到脱贫攻坚。


两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浙江、陕西、山西等地考察调研。从天目山环抱的浙江安吉到秦岭深处的陕西柞水,不管是看竹林民宿,还是了解木耳生产,总书记 “寻山访水”,关心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惦记的是脱贫攻坚成效,察验的是林草人书写在大地上的答卷。


一个生态工程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再次提到“右玉精神”。70多年来,右玉历届县委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治沙造林,凭着一支铁锹两只手,创造了贫瘠荒滩变绿洲的生态奇迹,铸就了“右玉精神”。曾经,县域内仅有残次林8000余亩,林木绿化率不足0.3%,土地沙化面积占到76%;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启动至今,右玉县共完成三北工程营造林27.5万亩,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6%。


依托“右玉精神”,右玉人利用现有生态优势,突出绿色产业发展,以脱贫攻坚和生态旅游兴县为引领,坚持把脱贫攻坚的过程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过程。如今,以“小老杨”为主的林木和沙棘共生成为右玉的植被特色,一大批生态旅游、苗木产业、林下经济、沙棘加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今年春季造林期间,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曲峨镇白村一处沟底内,60多岁的贫困户冯还堂正和其他村民一道挥起铁锹刨坑栽树。“3个小时挖了30多个坑,一个土坑1.5元,这一上午40多块钱到手了。”冯还堂说,“以前为了生活,我下过煤窑,卖过豆腐,常年在外奔波还是受穷。如今在家门口靠种树,一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


大宁县位于吕梁山南端,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面对贫穷和脆弱生态的双重困境,大宁县开创实施了购买式造林,通过兴林增绿让群众增收脱贫。目前大宁县已成立37家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8名,占社员总人数的近80%。2019年大宁县共种植20多万亩经济林和生态林,人均年劳务收入超1.5万元。


在山西的50多个贫困县,“合作社+贫困户、政府购买式造林”的生态扶贫模式目前已遍地开花。山西各地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投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综合增收等林业生态扶贫五大项目,惠及52.3万贫困人口。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林草生态工程脱贫的另一个典型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山西累计安排58个贫困县,贫困户户均获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000元以上。云南优先安排88个贫困县退耕还林任务,实施退耕还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中,已有17.5万户脱贫出列。在陕西,2014年以来,将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重点贫困县全部纳入实施范围,涉及贫困户20.66万户57.60万人,直接补助资金达3.17亿元。


100万生态护林员上山,300万贫困人口脱贫


正值东北春季森林防火期,生态护林员们心中惦记的首先是林子。


一大早,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汪清镇砂北村村民王明海就要开始工作了。他穿上迷彩服和巡护马甲,戴上“生态护林员”袖标,检查了三轮电动车上的铁锹、镰刀等工具,骑车出门。

贵州省荔波县生态护林员在巡山护林。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每天必须坚守岗位!”王明海自豪地说,“在防火期我们每天早上6点巡山到天黑,清明节上坟的人多,我们早上四五点就出门了。”山路崎岖陡峭,树木枝杈丛生,每天巡山巡路,制止乱砍滥伐、乱扔垃圾、在林区抽烟等行为是他的日常工作。由于妻子患有肺癌,医药费掏空了家底。2017年,王明海被选聘为镇里的第一批生态护林员。“当上了护林员,我每年有1万元稳定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这里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守好这片林子,为了全村老百姓,也是为国家贡献一点力量。”被聘为生态护林员两年多来,王明海一丝不苟,处置了20多起火灾隐患,也曾制止过私自到浅山区挖沙破坏植被的行为,还有效制止了多起盗伐林木、非法开垦、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2.png

吉林省汪清县地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记者在汪清采访生态护林员。


在云南,现有的17万多名生态护林员,平均每人每年增收9000多元,带动17万多个贫困家庭共7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云南生态扶贫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列入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怒江和迪庆。截至2019年底,云南共安排怒江、迪庆生态护林员指标4.56万个,占全省指标总数的1/3,实际聘用4.67万名,其中少数民族占94.2%,基本实现两州每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全省有4.45万名生态护林员长期在边境一线巡山护林。他们不仅成了生态资源的守护者,也是守土巡边的国土守卫者。


3.jpg

云南省鲁甸县生态护林员向记者讲述护林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徐家湾乡河洛村的马振武和全县4450多名生态护林员接到一项临时任务——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配合相关部门检查所负责林区有无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等现象。在特殊时期,生态护林员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十万亩森林压在肩膀上,千斤重担系于一身,不能辜负国家对咱的信任。”河南驻马店薄山湖神农山林场的生态护林员孙向东如是说。


到目前,我国生态护林员已累计达到100万人,可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和脱贫。


林草产业造福万千农民


乌蒙山的蓝天白云让人惊叹。几个月前,就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龙头山上,记者注目的不光是乌蒙山区天上的云,更重要的是山上的树——花椒。在花椒收获的季节,龙头山下的老百姓脸上挂满了欣喜,正是因为龙头山上集中连片的花椒树。鲁甸23万亩花椒树带动了近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


“种花椒也得懂技术,我们负责花椒林的生态护林员,指导当地农户解决施肥、打药、剪枝等技术性问题。”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生态护林员余金美一边指导农户采摘青花椒一边说。她丈夫因车祸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有两个孩子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她的肩上。2018年,她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这样一份工作,让我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比直接给我几千块还让我高兴

呢!”


5.jpg

记者走进宁夏,记录枸杞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精准扶贫的良好效果


2014年,鲁甸发生6.5级地震,给原本就贫困的山区带来重创。鲁甸灾后重建,花椒和核桃“两棵树”功不可没。莽莽群山成为生态产业的“第一车间”,万千林农成为现代林草的“产业工人”。


鲁甸是云南依靠林业产业脱贫的典型案例。云南省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林业是云南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2019年,云南省林下经济面积达6800万亩,经济林面积达6610万亩,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309亿元。


在广西,放眼“林业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油茶、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亮点颇多。2018年,广西油茶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的“双千计划”启动,54个贫困县新建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60个、示范点20个;带动新造油茶林30.6万亩,改造油茶低产林19.3万亩,分别占全区的93.8%和100%。54个贫困县林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17%,油茶种植面积达540万亩,占全区的79%,林下经济产值达464亿元,同比增长25.5%,林业产业在54个贫困县的覆盖率超过80%。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林业产业作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重点内容,将油茶产业、林下经济作为两个新的千亿元产业来打造,统筹优化贫困地区油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提出力争油茶产业、林下经济等再带动超过5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主打油茶产业的百色市和主打核桃产业的河池市分别在2017年、2018年被评为“全国木本油料特色示范市”。


不光是鲁甸,花椒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都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依赖!


不光是油茶、花椒、核桃,还有苹果、红枣、沙棘、杜仲、刺梨、五倍子等;也不光是经济林、林下产业、森林旅游和花卉苗木,还有森林康养、生物质提取物等新兴生态产业……


林草扶贫,既要好生态,也要好生活。脱贫的潜力在山水,致富的希望在林草!

作者:康勇军 张玉娇 刘晓霞     责任编辑:朱子桐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