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粮库”联结的不仅是市民餐桌

——代表委员建言大食物观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4-03-08 19:24:3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如何让更多森林食物从林间走上餐桌?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设立油茶发展基金、让农民共享生态红利……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就践行大食物观分享思考、建言献策。


我国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已经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从粮油、水果到香料、蔬菜、肉类,森林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果盘,也让中国饭碗更“丰盛”。


森林就是天然的大粮库,挖掘森林“粮库”潜力,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是“国之大者”,是行业工作着力点,是林农致富增收点,更是发挥森林“钱库”功能的必要条件。


菌物生产拓展领域


今年全国两会,民建中央建议,要树立大食物观,着力推动菌物产业升级,拓展菌物生产领域。建立国内外药食两用真菌商品对应的审批机制。扩大进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的大宗食用菌品种,大力推进优质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动加速食用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


食用菌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眼下,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的湖北森源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装瓶装袋,随后通过灭菌和培养,一个月后,食用菌种将被送到种植户手中。


目前,远安县已建成300多个品种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是全国重要的菌种生产基地,年生产量达2000万袋,销往全国110多个县(市)。森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焦海涛介绍,公司种植了香菇、羊肚菌、桑黄、大球盖菇、金耳等10多种食用菌品种。目前,桑黄价值最高,每公斤能卖到2400元。


远安县是“中国香菇之乡”,2023年食用菌产值13.5亿元,农民人均从食用菌产业中获得收入超过8000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呈现“主食越来越不主、副食越来越不副”的趋势,而食用菌开辟了新的食物领域、营养领域、健康领域。


近年来,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产原料和菌种资源,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小小食用菌撑起林下大产业。


目前,全国林下经济利用林地6亿亩,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林下经济从业人口达3400万人。


专家建议,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养殖及林下采集加工等,引导加工企业向林下种植养殖集中区延伸,不断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


此次全国两会,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代表建议,国家层面增加林下产业专项发展资金,进一步促进林特产品品牌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油茶产业加速发展


2023年,福建省永泰县西安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西安村油茶籽产量100多吨,仅油茶种植这一项,全村就收入200多万元。


“通过发展油茶产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收入不比在城里打工低。”今年全国两会,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永泰县希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玉胜代表建议,设立国家油茶发展投资基金,对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


油茶等木本油料是经济林的重点领域。2022年,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国完成油茶新增种植2325万亩、改造低产林2000万亩,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


2023年,全国完成油茶新增种植和低产林改造1018万亩,完成2022年因灾受损油茶林补植补造72.1万亩,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现良好开局。2024年,全国计划安排油茶生产任务1000万亩左右,略高于2023年。


目前,全国有800多个油茶种植县,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200个。茶油产量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的8%,成为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前十位的油种。


下一步,我国将从优化发展布局、保障发展用地、加大资金支持、拓展支持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经济林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积极支持新造木本粮油经济林等工程建设,“双重”工程对符合条件的油茶等木本油料新增种植和低产林改造任务予以优先支持。财政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的通知,支持油茶、核桃、油橄榄、仁用杏等木本油料营造,从加大营造力度和打造示范高地两方面发力,支持油茶扩面、提产。


国家林草局和国开行、农发行通过储备林贷款政策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草局已将油茶纳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湖南、江西、重庆等地启动了一批国家储备林油茶项目。


2024年江西省委1号文件提出,推动油茶增产提质,新造油茶林100万亩以上,改造油茶林70万亩以上。分区域培育壮大10家油茶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开发茶油、茶皂素、油茶花精深加工产品,力争油茶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全国两会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蔡中平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全区将进一步依托广西林业实验室平台,汇集国内外林业相关研究领域战略性人才和科技资源,实施国家、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优势用材林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油茶产业延链增效、特色香料香精和林业机械作业设备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


林农共享生态红利


山东的苹果色泽好、云南的苹果香味浓、新疆的苹果甜度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履职一年间,调研足迹涉及全国多个苹果产区。作为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首席专家,孙建设创造了被称为苹果种植“4.0版本”的驿站模式,成为声名远扬的“苹果教授”。


今年,孙建设代表建议,以当地特色农业为基础,开展规模化种植,延伸产业链条,为百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打造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集群,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他希望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与孙建设有着共同心愿的还有“冬枣妈妈”周爱英。


连日来,陕西省大荔县林业局红枣专家周爱英忙碌在冬枣温室大棚间,对枣农进行管理培训和指导。她告诉记者:“当前是冬枣管理的关键时期。温室大棚主要指导花期管理,春暖棚是萌芽期管理,还要根据大棚性质、天气变化、枣树长势等提供不同的管理方式。”


像这样的田间技术培训和指导,最忙的时候,周爱英20多天举办了30多场次。目前,她正在参与鲜食枣延迟栽培实验,推广“冬枣820”新品种。近年来,大荔县鲜食枣品种不断丰富,同时简化管理步骤,枣农收益稳步增加。周爱英说:“我眼看着培训的一些枣农从经营冬枣初级棚升级到现在可以安装智能设备的钢架棉被棚,年收入从几万元增加到几十万元。”


大荔县有冬枣面积42万亩,其中设施面积40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河滩区、中部灌区和北部塬区。2023年,全县冬枣产量50万吨,产值71.05亿元,“亿元村”达到9个,发展冬枣人均收入3.8万余元。


数据显示,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726个有经济林种植,占总数的88%,种植面积3亿多亩、产量6000多万吨、产值5000多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8%、29%、33%。


经济林是森林食物生产的主力军。目前,全国经济林面积约为7亿亩,经济林年产量2亿吨左右、年产值约为2.2万亿元,种植规模居世界首位。全国经济林种植从业人口超过9000万人。


专家认为,经济林生态、生产、生活属性结合紧密,是典型的乡村特色产业、林草支柱产业。科学利用森林和林地资源,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有利于增加我国食物供给能力、丰富食物来源、提升生活品质,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8-5.jpg

作者:冯璐     责任编辑:许婧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