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六大变化推进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6 08:44:0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自2022年辽宁省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全省林草事业呈现出六大可喜变化:林草工作由部门抓上升为党政领导抓,由林草“独唱”变成16家单位“合唱”,从结果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网格化源头管理责任到人,激励动用真金白银,管理逐步迈向数字化。


——林草工作由部门抓上升为党政领导抓。


全省已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体系,在岗履职的林长共计25401名,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林长制办公室1241个。


省、市、县三级悉数印发《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并推行了林长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部门协作制度、督察制度、巡林制度、考核办法六项配套制度。省委书记、省长高度重视林长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带头开展巡林工作,认真落实森林草原管护主体责任,帮助解决制约林草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省级林长全年累计巡林17次,解决问题13项;市级林长巡林161次,解决问题55项。2022年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900余篇。


——由林草“独唱”变成16家单位“合唱”。


辽宁省16家协作单位高效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多部门的“大合唱”。目前已协作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生态项目“绿满辽宁”工程以及森林督查问题整改“清零行动”、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三年攻坚”行动、松材线虫病疫木整治等10余项重点工作和联合行动。颁布了《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林长+法院院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法规文件,形成了各级林长直接督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从结果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


辽宁省林长制办公室创新考核办法,在年度考核48项指标基础上,先后印发《辽宁省林长制办公室关于将过程化管理纳入年度林长制工作考核的通知》《辽宁省林长制办公室关于调整优化年度林长制考核部分指标和分值的通知》,利用“森林督查暨林政执法综合管理系统”“辽宁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精细化监管平台”实施过程考核,强化过程管理,让数据多跑路,排名次、晒成绩、多督办。结合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全过程、全要素特点,不断增强各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网格化源头管理责任到人。


基层构建了“一长三员”即“林长+技术员+监管员+护林员”管理模式,将全域林草资源管理网格化、精细化。通过网格化管理,确保每个管护网格都有对应的林长、技术员、监管员和护林员负责,从源头上解决林业基层监管问题。


——激励动用真金白银。


桓仁满族自治县荣获国务院2021年度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激励,使全省各级林草工作焕发蓬勃生机。辽宁省也开展了2021年度省级督查激励考评工作,评选出林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1市3县作为激励对象,并给予市级奖励资金300万元、3个县各奖励资金200万元。通过多种激励措施,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性竞争机制。


——科学管理逐步迈向数字化。


辽宁省智慧林草信息管理平台以林草区域网格为基础、以林草资源数据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实现人员少跑路,数据多跑路,形成纵向贯穿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管理层级,横向覆盖林长、技术员、监管员、护林员的“一长三员”用户体系,真正实现以平台管人管事的目标。平台共设置13个模块,包括林长巡林管理系统、林长制考核管理系统、森林巡护管理系统、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系统、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系统、林草湿荒资源数据孪生系统等,工作模块设计了节点控制、林长工作排序和提示报警功能。项目总投资1416万元,计划于2023年6月份全面建设完成。目前部分模块已投入使用,辽宁省还将对平台功能进行升级迭代。


科学绿化不松劲 绿满辽宁脚不停


冬季寒风阵阵,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那古山万亩治沙攻坚区却是一片繁忙的造林景象。作为辽宁省防风固沙的最前线,彰武县坚持以树挡沙,按照阜新市秋冬季营造林大会战的安排部署,坚持远山和沙地同步进行、沙地和村屯同步进行、村屯和城区同步进行的造林方式,掀起了冬春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攻坚战的高潮。这是辽宁省绿化脚步永不停歇的生动一景。


作为全国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之一,辽宁省2022年以实施“绿满辽宁”工程建设为抓手,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省已实施造林8.17万公顷,为年度任务的122.55%。全民义务植树6019万株,为年度任务的100.3%。完成村庄绿化新植树木330万株,为年度任务的110%。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辽宁国土绿化工作给予了通报表扬。


——践行“科学、生态、节俭” 造林绿化新理念。


以提高困难立地造林绿化成效为切入点,将“科学、生态、节俭”的科学绿化理念和要求融入造林绿化工作的规划、计划、设计和管理全过程,组织各地积极推进5个转变:在修复方式上,积极推进以人工修复为主向以自然修复为主的转变;在树种选择上,积极推进以主要栽植乔木树种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方式转变;在造林方式上,积极推进由抗旱造林向节水造林的转变;在造林用地上,积极推进由以林地为主向可绿化国土的转变;在造林设计上,积极推进作业设计由简单简约向精细化精准化的转变。


——推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管理。


将做好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工作,作为推进科学绿化的第一道工序和加强精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全面推广应用辽宁省造林地块数据分析判读和高效成图技术,全面推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管理。年度重点造林工程项目,全部实行计划任务带位置申报、带位置下达,全省年度造林经验收后,全部实行造林完成任务“落地上图”。


——强化制度约束和管理规范,推行绿化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管。


结合全面推行林长制,将造林指标任务纳入林长制考评体系,落实政府科学绿化主体责任;绿满辽宁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推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制度;省以上重点造林绿化工程项目,推行实施项目可研报告制;造林绿化项目推行造林用地、用水、树种选择、技术措施等合理性评价制。


——开展科学绿化示范林建设,探索最佳模式路径。


结合落实“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和省以上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项目建设区和辽东绿色经济区启动实施了科学绿化示范林65处,重点开展混交林营造、乡土树种选用、珍稀林木培育、沙化和荒漠化防治、节水造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修复模式试点建设,探索推进科学绿化的最佳模式路径。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营造林质量。


联合省直8部门出台了《关于困难立地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辽宁省困难立地造林实用技术汇编》,起草完成了《辽宁省造林技术规程》《辽宁省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辽宁省造林工程项目造价标准》《辽宁省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名录》(征求意见稿)。  


探秘国家公园创建  感受有颜有品的辽河口


隆冬时节,亚洲面积最大的芦苇荡换上土黄色的衣裳,几只丹顶鹤不惧风雪在湿地上昂首漫步,成群结队的鸟儿在碱蓬草上空翩翩起舞,飞入夕阳染红的天空,平添了丝丝暖意。在创建中的辽河口国家公园,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和谐美好的场景。


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区面积17.05万公顷,涉及盘锦、锦州2市,其中盘锦市范围13.88万公顷,占82%;锦州市范围0.38万公顷,占2%;国管海域范围2.79万公顷,占16%。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将创建国家公园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写入《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列入《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专家介入、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确立了依法建园、绿色建园、科学建园、文化建园、质量建园的新发展理念,正举全省之力稳步推进。


2022年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拟建辽河口国家公园范围和分区方案进行了论证,专家认为范围涵盖了辽河口及周边海域生态质量最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提出了协调保护和当地社区发展的对策方案及特殊政策要求,符合国家公园有关标准规范,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范围与分区方案基本符合国家公园设立要求。截至目前,国家林草局现场评估了8方面22项工作任务,评估组评估认为全省已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创建中的辽河口国家公园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为“一套生态系统,一块关键区域,一处独特景观,三个重要物种”。


一套生态系统——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辽河口国家公园内有我国最北的河口湿地,辽河、大凌河、大辽河等河流在此区域入海,拥有温带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在全球河口湿地保护体系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径流、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防浪固土等生态功能,维持着辽东湾咸、淡水交换平衡,是辽东湾的生态安全屏障。


一块关键区域——国际鸟类迁徙路线关键区域和西太平洋斑海豹重要繁殖地。辽河口国家公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区域,是国内少有集群种类多、种群数量大的鹭鸟繁殖栖息地和鸻鹬类最关键的能量补给地之一,是全球黑嘴鸥集中分布区和最大繁殖地、丹顶鹤重要自然越冬地和繁殖分布区、黑脸琵鹭非海岛繁殖地。也是多种鱼类和海洋生物的产卵地和索饵场,是西太平洋斑海豹重要繁殖地和换毛地。


一处独特景观——全球温带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湿地景观。创建中的辽河口国家公园是我国河口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的重要展示地,拥有地质年龄轻、结构特殊的冲积岛,记录了我国最北岛屿的演变过程。在河流径流泥沙与河口海域潮汐变化的相互作用下,分布着的罕见的红海滩和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具有独特的“浅海水域—光滩—翅碱蓬群落—翅碱蓬芦苇群落—芦苇群落”自然演替景观格局。


三个重要物种——即西太平洋斑海豹、黑嘴鸥、丹顶鹤。 


辽宁“五个一”攻坚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疫情,似一场不冒烟的林火,严防严控事关生态安全。


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从生态安全的高度出发,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形成了“建立一套体系、开展一项行动、搭建一个平台、制定一部指南、出台一部条例”的“五个一”辽宁防治模式,有效提升了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能力。截至目前,取得了自2019年以来无新增疫区、拔除4个疫区,并打造了一条距吉林省边界20公里宽的防北扩防线的良好成效。2022年秋季专项普查结果显示,全省疫区、疫点、染疫小班、发生面积、病死株数实现“五下降”。


建立一套体系。建立疫情监测、疫木集中除治和即死即清、媒介昆虫防治、检疫监管、执法打击、考核评估、组织调度等一整套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组织管理体系,并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系统。为进一步强化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将临时指挥部更名为“辽宁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将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委网信办、省司法厅充实进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单位增加到21家,完善了省指挥部督办工作机制。全面激活省、市、县三级指挥机构,拓展了部门间协调配合和跨区域合作,进一步强化指挥体系,提升联防联控能力。


开展一项行动。为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战,开展年度疫情防控专项行动,以一年一个专项行动的形式来控制和消灭疫情。2021年启动实施了2021—2022年度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专项行动,除治疫木117.5万株,媒介昆虫飞防作业1289架次,作业面积245万亩次。开展“秋风2021” 疫木专项整治行动,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执法1245次,排查涉木企业、施工场所4156家,查处违规企业50家,查处行政案件29起,立刑事案件45起,抓捕犯罪嫌疑人48人。


搭建一个平台。研发“辽宁省松材线虫病疫情精细化监管平台”,该平台从监测、除治、检疫三大主体业务出发,对疫情防控的疫区疫点、监测普查、即死即清、集中除治、疫木加工、执法检查、检疫复检、药剂防治等进行监管,将疫情防控所有流程、环节全部纳入到平台监管,平台设计信息推送、提示提醒、排序通报等功能,做到过程留痕、节点可控、管理闭环,管人管事相结合,实现疫情防控全链条、全过程管理。自平台开展应用以来,截至2022年11月30日,累计上传信息85780条。


制定一部指南。在总结全省防治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内一些成功经验,组织编著《辽宁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指南》,重点涵盖防控策略及技术路线,监测普查、检验监测、疫木清理及监管、检疫检查、综合防治、应急处置等内容,从技术层面指导全省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


出台一部条例。全省启动《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立法工作,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执法等突出短板和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的痛点、难点、堵点,从完善机制体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条例》于2022年7月27日经辽宁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填补了多项法律空白,对辽宁省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巩固全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专项行动成果,2022年10月又启动了2022-2023年度松材线虫疫情防控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是,力争到2023年9月底,实现疫情发生面积小于4万亩,疫木除治80.1万株,媒介昆虫飞机防治作业面积182.4万亩次;保持与吉林省边界20公里内无染疫小班分布;新发疫区、疫点1年内实现无疫情;拔除1个疫区、4个疫点,2个疫区实现无疫情。


1.jpg

作者:王丽萍     责任编辑:齐琪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天格-中国高端实木地板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