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松坝建设京津冀“绿色水塔”

发布时间:2021-01-25 12:04:2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有用3.jpg


  2020年8月底,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北京发改委签发的9.6万吨减排量碳排放权全部成交,二道河子村、孤石村等6个村1544户村民收益超过360万元,成为河北省首批碳汇受益者。


  这个位于京津冀北部的林场所营造的生态效益和生态福利,将京津冀人民对生态的获得感、幸福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千松坝林场是“再建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之一。1999年建场以来,千松坝林场完成造林116.09万亩,区域综合植被覆盖率48.8%,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优质水源22亿立方米,也为京津冀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绿起来、美起来的千松坝林场吸引了大批游客。辖区内贫困村已发展旅游专业村10个、农家院100余家,超1.5万名贫困人口通过务工、发展旅游项目实现脱贫增收。


  修复京津冀“绿色水塔”


  河北省丰宁县东猴顶山是滦河、潮河、黑河的主发源地,以沿坝山峰为分水岭,一部分流向西北滦河水系,供天津地区用水,一部分流向东南潮白河水系,汇入密云水库后成为北京水源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过度放牧和砍伐让丰宁县绿色消退、黄沙遍野,滦河、潮白河两大水系常出现季节性断流。


  治理风沙,刻不容缓。


  “当时林场还没挂牌,为了尽快植树,丰宁县从各单位抽调13人,组成先遣队上坝开展秋季造林。”千松坝林场第一批建设者杨宝臣说,为了在20天完成造林6000亩的任务,建设者们起早上山,摸黑下山,渴了喝凉水,饿了啃馒头,累了睡窝棚。


  20年来,千松坝林场实施了滦河源、小坝子、窟窿山等水源涵养工程,在滦河、潮河源头地区持续开展生态治理。项目区共完成营造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沙化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近150万亩,当地沙尘天气由1999年前年均15天减少到目前年均不足3天。


  “两大水系现在一年四季流水不断。”千松坝林场副场长何树臣介绍,千松坝林场项目区与建场初期相比天然径流量增加131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增加138万立方米。


  荒山变身动植物乐园


  建场初期,千松坝林场项目区全是村集体、村民或国有牧场的荒山,林场地无一亩。


  千松坝林场创新实行股份制造林,整沟域、整流域、整村庄、整乡推进,并针对不同地块所有制特点进行分类管护。


  最让杨宝臣他们头疼的是林牧矛盾。“坝上地薄,养牲畜是村民唯一收入来源。”杨宝臣说,为化解矛盾,林场从场长到护林员,每人包十几户。白天上山赶羊,晚上就一家家做工作,劝说农民舍饲圈养。


  最终,克服地质差、环境恶、治理难等困难,千松坝林场项目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原则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建成了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的多层次多功能综合生态系统。


  林场动植物日渐丰富。千松坝林场工程师徐连丰介绍,目前,林区野生动物超300种,其中包括豹、斑羚、细鳞鱼、黑琴鸡、黄羊、红脚隼、灰鹤等珍稀保护动物;植物共92科848种,主要树种有云杉、油松、落叶松、樟子松、杨、柳、桦、栎和榆,主要草本种类有二色补血草、金莲花、刺五加、蕨类和百合。


  生态脱贫 旅游富民


  丰宁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千松坝林场辖区的坝上和接坝地区贫困程度更深。“在生态提升与脱贫攻坚两种压力下寻求平衡,必须走生态扶贫、生态脱贫、生态小康之路。”千松坝林场场长曹海龙说。


  千松坝林场以保数量、提质量为目标,做好中幼林抚育、大径材培育、低产林改造、增加经济林比重等工作,使用材林质量不断提升,山樱桃、大果沙棘等经济林面积逐渐增加。林场实施林草间作15万亩,每年为贫困户提供优质牧草5000多万公斤,当地百姓从林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中累计获利1.8亿元,人均年增收8000元。同时,发展林下采摘、中药材种植、林下放养家禽和林草带建设,实施林苗间作1万余亩,每年约产生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生态资源成了脱贫攻坚的基础资源。林区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自然景观,招商引资建成了七彩森林、京北第一天路、传奇旅游区、契丹部落等星级规模度假综合区。


  2018年3月,千松坝林场获评“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作者:王铁军 梁永生 许杰     责任编辑:西冷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