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新时代的高品质低碳城市公园?

发布时间:2023-01-18 08:40:44
来源:中国环境网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人居环境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公共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城市公园的功能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造新时代的高品质低碳公园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城市土地学会(ULI)于2021年提出,高品质公园(high-quality parks)应当具备物理条件良好、设施便利性高、公众体验感强、社区联结紧密、生态环境适应性强等特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及节能减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高品质公园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建设城市公园,需要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化城市公园用能效率、增强碳汇、维系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作用,从设计、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为公众打造绿色、优美、和谐、宜人的高品质低碳公园。


城市公园具有全民公益性,是公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绝佳场地,承载着公众对大自然福利的美好愿景,对于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公园在发挥公众联结性和互动性的同时,应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结,培养公众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理解自然生态、生态环境保护、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基本概念的设施,为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基础。


高品质低碳公园应当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坚持减缓、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相协同的理念,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气候韧性。充分发挥公园的自然调蓄功能,强化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位于美国纽约市的亨特角南部公园(Hunter’s Point South)就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韧性的滨水公园,公园内种植了本地盐沼植物,具备良好的自然恢复功能,能够抵御频繁来袭的风暴。在桑迪飓风来袭时,公园形成了风暴缓冲区,成为滨水区湿地屏障,保护周边街道没有遭受损害。


高品质低碳公园应当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践行碳中和理念,广泛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加强跨领域技术创新整合与系统优化。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可建立“碳排放核算平衡表”,算清公园建设、改造及运营期间碳排放底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降碳增汇措施。在建设运营阶段,可利用数字化和智慧化能源管理技术,建立碳电子台账和监控平台,实现实时监测、记录和评估,为制定节能增效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气候效益的可核查、可追溯、可验证。全国首个在全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的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昊天碳中和公园,运用十余项低碳技术,大幅减少了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碳排放量,并通过碳汇林和光伏发电余量增加碳抵消量,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闲打卡地,也是一个倡导低碳生活、推广低碳技术的展示平台。


城市公园呈现出综合、开放、多元的特点,成为促进城市社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载体,能够推动孵化城市发展新业态、新功能。可以建立以绿色经济为支点的可持续性公益运营模式,如开发太阳能充电游园灯、树木领养、垃圾分类奖励、二手物品交换等碳中和特色“衍生品”,探索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这不仅可以让公众亲身体验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还能增强城市公园的“自我造血功能”,激发城市生态经济活力,带动社区产业繁荣发展,惠及周边居民,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公园是城市的自然“绿肺”,不仅要发挥生态功能,还要充分发挥美的享受功能与文化涵养功能,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有机结合,满足公众对于美好空间的精神追求。公园的自然之美体现在其生态环境质量。公园建设一方面应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合理搭配植物类型,不一味地追求“高、大、密”,给植物留出生长空间,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另一方面,应尊重自然条件下环境及物种的动态演进过程,避免破坏生物多样性,提高乡土和本地适生植物应用比例,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公园的人文之美体现在其文化内涵,公园设计可以与城市文化内涵相结合,形成自身的设计风格,并与公园自然景观相协调。


根据《“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国将深入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完善与品质提升,“十四五”期间新增和改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约10万公顷,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公园体系。以城市更新改造行动为契机,各地应大力推动高品质低碳公园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绿色、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环境增添亮丽底色。


QQ截图20230113091102.jpg


责任编辑:蔡晨霞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